德语培训中单词的“性别”问题
语言和语言学习与身份认同关系紧密。学生们从入门课程开始,就要介绍自己,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人际关系。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在男女两性之外,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呢?
德语作为外语课堂中为何需要性别包容语言?
并不是所有语言学习者都认同非男即女的性别划分。人类的社会性别有着形形色色的模样,但这一点该如何用德语表达呢?在德语的官方标准之外,还有许多在语言中体现性别意识的可能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,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中的性别意识。
表明性别认同
在语言学习过程中,我们会接触到一些与个体相关的名词。传统的德语语言遵循非男即女的二元性别认知。但一些表达方式的出现,也使呈现各式性别认同成为了可能。例如通过将“LehrerIn”中的“I”大写,可以避免让这个词显得过于男性化。但这种写法依然以二元性别认知作为基础。另两种写法涵义更为广泛:一种是加入表示性别的空格(Student_in),一种是加入表示性别的星号(Student*in)。这里的空格和星号代表了性别认同的广泛性。在课堂中,我们可以使用这两种符号,让提问显得更加包容。另外,图片的使用可以让性别包容变得肉眼可见。在这方面,有一些优秀的性别包容图库可供参考,如“残疾但存在图库”和“性别图谱图库”。
朋友们聚会 The Gender Spectrum Collection
使用中性化的替代选项
表示性别的星号或空格,使名词变得更具性别包容性。如“Freund”和“Freundin”就可以合并为“Freund*in”。但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,这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,因为它有时会导致一些具有语法意义的信息丢失。例如,面对“Ich sehe eine*n Köch*in”这句话,学习者将很难意识到厨师的男性单数形式是“Koch”而非“Köch”。为了避开这个问题,您可以教学生使用中性化形式,如“Studierende”或“Lernende”。日常用语中没有中性化的名词选项该怎么办?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巧妙地避开二元的性别结构。例如“der*die Teilnehmer*in”可以用“die teilnehmende Person”代替,“der*die Chefin”可以被写成“die Führungskraft”。
课堂中的实际运用
发给学生一张列有3-4个名词的表格(如der*die Sänger*in; der*die Arbeiter*in; der*die Fensterreiniger*in)。在这个练习中,他们需要把这些带星号的名词改写为中性化形式。例如将“der*die Sänger*in”改写为“die singende Person”,将“der*die Fensterreiniger*in”改写为“die Fensterreinigungskraft”。在初学者课堂中,教师可安排学生在https://geschicktgendern.de/等网站上查找一些特定名词的中性化替代方案。
查阅线上性别词典 Dr. Steffen Kaupp
名词之外的性别包容
课堂的包容性绝对不止于名词。始于德国跨性别群体的人称代词“xier”也经常被使用。在安娜·赫格斯的个人网站上,读者可以了解这一代词的详细用法。和使用中性化名词一样,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这一代词的认识。但这并不意味要对它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。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询问“该用什么代词称呼你?”,从而将代词选择的话题一语带过。这样一来,性别包容也就成了日常用语的一部分。如果学生定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接触中性化的名词和代词,那他们自然也会使用它们,从而在非双性人群面前展现出包容的一面。
性别包容性对话 Dr. Steffen Kaupp
可这些在杜登字典上都没有!
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包容问题,与关于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广泛讨论密不可分。德语教师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授课时,必须在传播现代、包容的德国形象的同时,将它与当地的状况和关于性别话题的文化讨论结合起来。虽然许多这类语言结构还没有被正式载入杜登字典,但创造让各性别取向的学习者都感到舒适的学习氛围,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。普及表达各式性别认同的语言手段,也是性别包容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内容,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学习德语!
本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!